主管单位:中国商业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商业经济学会

出版单位:《商业经济研究》杂志社
                 有限责任公司

总  编 辑:刘建湖

副  社 长:焦金平

副  总 编:李晓红

总编助理:贾辰豪

责任编辑:沈   昱  余建斌

理论编辑:陈晓波  

                 贾艳琳

美术总监:田华阙

美术编辑:陈卓夫

排版制作:熊顺林  陈卓夫 

                 刘佳洋  吕雅楠

期刊展示
8
2025年 第8期
7
2025年 第7期

                本刊简介

      由《商业经济研究》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商业经济研究》创刊于1982年,是原国家商业部创办的国家一级商业经济类学术期刊,是我国商贸流通领域的重要学术阵地。期刊创办30余年,为传播商业前沿理论、促进流通创新发展、推动商贸流通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行业内和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力。期刊多次入选“CSSCI来源核心期刊”、长期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系《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社会科学期刊精品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期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分类转载量排名前茅期刊,2023年继续入编最新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目录,系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

 
 关键字          标题 作者 全文   
 
资金来源、经济地理双视角下外资对我国流通业发展的影响
2016-4-1
张亚贞(郑州财经学院   郑州   450044)
      ◆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文章基于资金来源差异和经济地理差异双视角,实证研究外资对我国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源的外资对我国流通业发展影响存在差异,港澳台资金对流通业发展带来显著的“挤出”效应,而国外资金带来的影响并不显著;不同资金来源的外资对我国流通业发展也存在区域差异,港澳台资金带来的“挤出效应”主要体现在东中部地区,国外资金对国内流通业的促进作用仅仅局限在东部地区。
      关键词:资金来源   经济地理   外资   流通业
      引言
      流通业作为我国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产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产业协调发展以及社会消费结构优化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国内流通企业也不断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而在此过程中,外资进入中国流通市场的趋势也日益凸显。
      较多学者研究表明,资金投入对流通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在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外资的进入将不断调整国内流通企业的资本结构,对流通企业乃至整个流通产业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且这种作用可能为促进作用,也可能为负向的“挤出”效应。与此同时,笔者认为除了资金来源以外,我国不同区域的地理差异性也可能会影响外资进入对流通业发展的作用程度,因为流通业是以贸易为基础的,特别是海外国家与我国不同地区的贸易经济距离必然影响交易程度,同时根据Dunning(1998)的研究,外资进入的程度差异也会导致外资溢出效应带来对其他经济方面影响的差异,从而进一步引致流通业发展差异。基于上述考虑,本文以基于资金来源和经济地理两个视角,研究外资进入对我国流通业发展的影响。
      
      计量模型设计与数据说明
      (一)计量模型设计
      本文以生产函数为框架,构建反映流通业产出的理论模型。流通业发展水平以流通业总产出表示,资金要素划分为内资和外资两个部分。考虑到本文将引入开放经济的视角,因此模型中需要对进出口贸易活动进行控制,这里包含了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于是,外资进入对流通业影响的模型可表示如下:
      Circult = A•F ( L(t),K (dominvestt,forinvestt),Trade(imt,ext))        (1)
      其中,Circul表示流通业发展水平;L表示劳动力水平;K为资本要素,包括内资dominvest和外资forinvest两类,内外资本总量用Invest表示;Trade为对外贸易活动,包括进口im和出口ex。流通业发展水平可由流通业的增加值表示,劳动力要素可用年末流通企业从业人员之和表示,资本要素可用固定资产投资表示,这里若涉及外资则采用外商直接投资表示,涉及内资则采用国内流通企业的直接投资总和表示。对外贸易活动的指标分别为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
      由于资本具有显著的本地化服务特征,而且外资进入的实质就是技术的引进,技术进入包括硬件技术引进、管理经验引进等方面,而管理经验的引进往往受文化相似性特征影响,拥有相似文化特征的外资进入极可能对本土流通企业产生挤出效应。对式(1)进行生产函数化处理,并两边取对数,得到初步计量模型如下:
      lnCircult=lnA+γlnL+βlnInvestt+ β1lndominvestt+β2lnforinvestt+μlnimt+ λln ext+εt                                         (2)
      设定一定时期内的技术边际贡献不变,于是令α=lnA,可将式(2)改写为以下计量模型:
      lnCircult=α + γ ln L + β ln Investt + β1 ln dominvestt + β2 ln forinvestt + μ ln imt + λ ln ext + εt                    (3)
      考虑到外资进入以及其引致的作用表现为一定的区域地理特征,特别是针对我国东中西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差异,外资的进入对这些区域流通业的影响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为此,在式(3)的基础上再引入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地理差异视角,主要按照东中西部地区三类区域划分。理由为:按照这三大区域划分,不仅体现了区域的地理位置差异,而且三大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也呈现梯度递减特征,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经济发展水平都将影响外资进入对当地流通业发展的作用,由此这种划分方式就体现了经济地理差异特征。
      为了在模型上体现经济地理差异变量,本文引入虚拟变量Darea,并与不同来源资金组合成交互项,新的模型如下:
      lnCircult =α+γlnL+ β11 Darea1 × lndominvestt+β12Darea2×ln dominvestt +β13Darea3×ln dominvestt+β21Darea1 ×lnfinvestt+β22 Darea2×ln finvestt + β23Darea3×lnfinvestt+μln imt+λlnext + εt                                                       (4)
      其中,Darea1、Darea2、Darea3分别表示东中西部地区的虚拟变量。
      由于港澳台地区、外国同中国内地的文化背景差异较大,因此在衡量外资指标时又划分为港澳台投资和外商投资两类,分别用hminvest和finvest表示。
      (二)数据来源说明
      考虑到本文选取东中西三个区域进行区域差异性比较,同时为了确保实证结果的精准性,本文选取2005-2013年我国大陆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包括西藏)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样本容量为270。样本数据来源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以及国研网数据库。
      
      实证结果与讨论
      在资金来源视角的模型中,根据投资总量、国内外投资、外资来源分类三个方面分别进行实证检验。而在经济地理视角的模型中,为了简化分析,将三大类交互项置于一个模型进行分析。实证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一)基于资金来源视角的外资进入对我国流通业发展影响
      由表1可知,整体外资的系数为0.0179,但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对于中国而言,外资的进入并没有发挥出对流通业的显著推动作用。通过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港澳台资金的引入,不仅没有对我国流通业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反而负向抑制了我国流通业增长,其影响系数为-0.0203,且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与此同时,外商资金的回归系数虽然为正,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外资的引入,并没有对我国流通经济的增长带来显著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港澳台地区与我国内地地区存在相似的文化背景,这些地区的资金一般较易进入国内市场,并与国内本土的流通企业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不断抢占国内流通市场份额,从而表现出对国内流通业发展的抑制作用。而国外资金进入对我国流通业没有带来显著影响,本文给出的解释如下:即使国外与我国本土的文化差距较大,至少比港澳台与内地的文化差距大,但是如果考虑外商与本土流通企业之间的技术隔阂,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土流通企业对外商技术的利用,因而外资的进入并不能充分发挥对本土流通业的促进作用。
      相对而言,国内资本对我国流通业发展的影响就比较突出。根据模型二和模型三的结果可知,国内资本的系数均比较高,且都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由此可见,关于资金引入对我国流通业发展的贡献,绝大部分都是国内资金带来的,外资并没有发挥出足够的促进作用。
      (二)基于经济地理视角的外资进入对我国流通业发展影响
      为了研究不同资金来源地的外资对我国流通业发展的影响是否存在地理上的差异,本文检验不同来源地的外资进入对东中西部地区流通业发展的影响,主要检验不同来源资金与国内三大区域虚拟变量的交互项系数,结果如表1(右侧)所示。
      首先观察港澳台地区外资进入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流通业发展影响。港澳台外资与东部虚拟变量交互项的系数为-0.0391,港澳台外资与中部虚拟变量交互项的系数为-0.0617,分别通过5%和1%的显著性检验,但是与西部虚拟变量的交互项系数却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从经验上表明,港澳台外资进入,对我国不同经济地理区位流通业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对东中部流通业均有抑制作用,但是对西部地区流通业发展并没有显著影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东中部地区的地理区位较优越,而且本身经济水平相对较高,对外开放程度也较高,但是港澳台资金的相对容易进入以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越性,使得港澳台外资企业对本土流通企业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
      其次看国外资金进入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流通业发展影响。国外资金与东部虚拟变量交互项的系数为0.0143,且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但是中西部的交互项系数均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由此可见,除港澳台以外的外商投资引入,主要还是局限在对我国东部地区流通业发展带来积极推动作用,对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未能有效发挥。东部地区是沿海区域,外向型经济程度较高,同时沿海地区流通企业发展层次相对较高,更能吸引国外资金落地。同时,当前东部沿海地区流通业发展相对较成熟,而且总体上国外资金的引入并没有表现出对东部流通业的“挤出效应”,反而促进作用更能体现出来。
      
      结论与展望
      本文基于资金来源差异和经济地理差异两个角度,实证研究了外资进入对我国流通业发展的影响。从实证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综合性结论:
      第一,从资金来源差异性视角来看,港澳台资金的引入非但没有促进国内流通业增长,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流通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而国外资金的引入并没有对我国流通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资金上真正对流通业发展期促进作用的,目前还仅仅局限在国内投资。
      第二,从经济地理差异性视角来看,不同来源资金引入对国内流通业发展的影响也都存在区域差异性。具体而言,港澳台资金引入对我国流通业发展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东中部地区,而在西部地区这种负面影响并没有表现;.国外资金的引入,也主要是局限在对我国东部地区流通业发展带来推动作用,对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流通业向国际看齐的趋势日趋明显。而面对当前国际形势跌宕起伏以及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尤显,我国流通业如何利用好外资进入带来的溢出效应,并时刻应对外资带来的冲击,是当前我国流通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出路。本文的研究选取了资金来源和经济地理两个视角,实证的经验结论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参考价值,但全文尚未涉及外资进入对我国流通业发展的影响机制,以及对流通产业安全的影响等方面问题。在以后的研究中,将逐步研究这些问题,并力争提出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Dunning,J.H.,Location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A Neglected Factor?[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8,29(1)
      2.李娟.外资零售企业在华本土化物流模式及影响因素探析[J].商业时代,2014(1)
      3.黄漫宇. FDI对中国流通产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1(6)
      4.汪旭晖,杨东星.我国流通服务业FDI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J].宏观经济研究,2011(6)
      

 
 
中国商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知网
人民大学商学院
北京工商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时代经贸》杂志
全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商业经济研究》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603878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186号
电话:010-88258009 传真:010-88258676 E-mail: syjjyj#vip.163.com (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