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先进商业企业运营的“标配”。智慧商业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不少商业企业纷纷布局其商业智能版图。当中,人工智能在越来越多商业领域得到了广泛使用。
中国的人工智能市场近年来进入了快速增长期。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于2016年已超过100亿元人民币,预计产业规模于2017年将达到152.10亿元,并于2019年增长至344.30亿元。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增长,建基于中国庞大人口和巨大市场规模所产生的大量数据,这是建立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先决条件。
政府的大力支持,是令人工智能产业于国内迅速崛起的又一个原因。过去几年,中国政府出台了不少相关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发布《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智能产业的发展重点,把人工智能提升到国家战略位置。 201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并位列新兴产业首位。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制订了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增强全国科技创新基础能力,提升经济发展和国防应用智能化水平,并预期中国的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于2030年能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从而使中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2017年10月份,人工智能被写进了中共十九大报告中。
2017年以来,国内各类商业企业加快发展智慧商业,其中,人工智能的应用位列其中并迅速扩大,推动着未来商业现代化的发展。
第一,人工智能技术在零售业的应用催生不少新业态,智慧商业呈高歌猛进的发展态势。2017年以来,一些商业企业纷纷布局全自动化的无人商店。 2017年6月,无人便利店品牌“缤果盒子”正式投入商用。这是缤果盒子与欧尚集团在上海合作开设的首家无人便利店。顾客进入店内需先扫描门上的微信QR码,然后自助完成购物和付款的整个流程。同年9月缤果盒子也提出了人工智能革新方案,其新推出的收银台可使用图像识别、超声波、传感器等多重交叉验证,准确率可超过99.9%;新的“动态货架”则可以通过摄像头捕捉更多用户信息,同时动态货架上还有专用的显示设备,可根据需要随时修改商品价格。
第二,人工智能技术能优化顾客体验,让整个购物过程变得更智能化。现时,实体店纷纷使用先进科技提升顾客体验。2017年7月,优衣库在北京、上海、广东、天津、福建等地的100家店铺推出“智能买手”。智能买手是一块内置感应系统,可以展示新品、优惠信息和推荐搭配,并进行互动的智能屏幕。优衣库希望通过这个智能系统帮助顾客更有效地找到产品。2017年9月,肯德基中国与蚂蚁金服宣布已经在其杭州分店“K Pro”餐厅推出了一项新服务——人工智能技术面部识别功能。顾客通过虚拟菜单下单后,便可以在付款页面选择“面部扫描”进行付款。整个过程不到十秒钟即可完成。在线上购物体验方面,企业通过储存消费者浏览网页的纪录、产品搜索等资料建立资料库,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并实时作出相关的产品建议。2017年10月,苏宁易购宣布在旗下的互联网门店投入使用机器人“旺宝”,提供购物服务和数据管理。借助人工智能、自主运动规划、大数据等技术,识别消费者身份,并根据顾客个性化需求及其消费数据,开展相匹配的商品营销和其它服务,再同步将线下数据传至线上。
第三,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优化库存管理。商业企业使用人工智能强大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能准确预测不同因素对存货量的影响,包括顾客需求变化、天气改变、折扣活动等,从而能更有效改善库存,更好地控制成本。2017年10月,京东宣布在上海建成全球首个全流程无人仓,从入库、存储,到包装、分拣,实现全流程、全系统的智能化和无人化。未来,京东无人仓正式运营后,其日处理订单能力将超过20万单。
专家同时认为,目前人工智能技术面临一些问题。首先,由于现时人工智能尚处于初步运用阶段,企业需要累积经验,才能真正体验并充分发掘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优势。此外,使用人工智能产品的初始资金投入很大,加之该项技术迭代更新快速,将令企业存在成本增加与技术过时的风险。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还存在以下隐忧,例如大量中低技能的工作岗位将会被机器所取代,造成失业人员增加,以及个人资料及数据被窃取、外泄等问题。
即便如此,国内有关人工智能的智慧商业活动仍不断涌现。可以预见,2018年中国零售业将出现更多人工智能技术催生的新业态;同时,越来越多企业将继续探索和使用这类新科技,结合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寻找新方向,为商业活动注入更多的新力量,进一步推动流通业的现代化。
(中商联专家工作委员会供稿,执笔人:林诗慧、陈皓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