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中国商业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商业经济学会
出版单位:《商业经济研究》杂志社
有限责任公司
总 编 辑:刘建湖
副 社 长:焦金平
副 总 编:李晓红
总编助理:贾辰豪
责任编辑:沈 昱 余建斌
理论编辑:陈晓波
贾艳琳
美术总监:田华阙
美术编辑:陈卓夫
排版制作:熊顺林 陈卓夫
刘佳洋 吕雅楠
|
|
|
|
|
|
本刊简介
由《商业经济研究》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商业经济研究》创刊于1982年,是原国家商业部创办的国家一级商业经济类学术期刊,是我国商贸流通领域的重要学术阵地。期刊创办30余年,为传播商业前沿理论、促进流通创新发展、推动商贸流通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行业内和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力。期刊多次入选“CSSCI来源核心期刊”、长期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系《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社会科学期刊精品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期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分类转载量排名前茅期刊,2023年继续入编最新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目录,系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
|
|
|
|
|
|
|
商业专家致信商务部倡议建立“丝路超市” |
2017-6-25 |
近日,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G30)副理事长马龙龙、青年专家李智致信商务部领导,倡议建立“丝路超市”,向沿线国家输出商品、输出友谊,真正为贸易互通、民心相通做实事。信函内容如下:
“丝路超市”建设构想
2014年夏天,我们曾带队前往中亚五国,调研当地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深感当地政府和人民对大力发展商业基础设施、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的迫切愿望。适逢“一带一路”战略进入全面落实阶段,支持和引导中国超市企业沿“丝绸之路”进入中亚市场,符合各国利益诉求,前景广阔。为此,我们提出“丝路超市”建设构想,具体如下:
基本设想
政府鼓励和引导国内民营超市企业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以经营日用品和生鲜食品等为主的中小型超市;政府在沿线国家投资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和公益性物流、配送中心,出台商品进出口优惠政策,便利商品供给;将中亚五国作为建设试点,待成熟后,再布局进入土耳其或更远国家的市场。
建设意义
有利于“一带一路”战略顺利落地。打造相关各国“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出发点之一。建设“丝路超市”正是加强我国与沿线各国经贸往来的具体形式,能够有效促进战略落地实施,并可借此深入挖掘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潜力。
有利于开创我国对外开放新局面。商务部前部长高虎城曾指出:3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成就显著,但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建设“丝路超市”是提升我国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的重要举措。
有利于树立中国外交新形象。“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能源丰富,但日用品和生鲜食品等相对匮乏。“丝路超市”的建设,是中国关注沿线各国核心利益与民生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扭转中国以“购买资源”为主要目的外交形象,提升外交“亲和力”。
有利于中国流通业走出去。2012年7月,国务院提出流通业“走出去”战略,次年6月,商务部被确定为主管部门之一。“丝路超市”建设,符合中国流通业“走出去”战略,也将为后来企业提供宝贵经验。
重要因素
供应链因素。完善的供应链是成功建设“丝路超市”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我国应加强对沿线各国交通和公益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目前,我国与中亚各国的铁路、公路网已初步建立,下一步应将重点集中在公益性物流、配送中心等建设上。
业态因素。中小型超市应成为“丝路超市”的主力业态。中亚五国购买力充足,但地广人稀,单一区域难以聚集大量人群,缺乏支撑大型超市生存的人口基础,中小型超市则更具优势。
经营主体因素。民营主体更适合作为“丝路超市”经营主体。原因在于:民营企业拥有更好的商业嗅觉,市场适应能力更强;国外普遍认为我国国有企业享有政府补贴,误以为国企一旦进入当地零售市场,势必会压低商品价格,扰乱市场秩序,进而产生抵制情绪。
(信息来源: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G30))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