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中国商业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商业经济学会
出版单位:《商业经济研究》杂志社
有限责任公司
总 编 辑:刘建湖
副 社 长:焦金平
副 总 编:李晓红
总编助理:贾辰豪
责任编辑:沈 昱 余建斌
理论编辑:陈晓波
贾艳琳
美术总监:田华阙
美术编辑:陈卓夫
排版制作:熊顺林 陈卓夫
刘佳洋 吕雅楠
|
|
|
|
|
|
本刊简介
由《商业经济研究》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商业经济研究》创刊于1982年,是原国家商业部创办的国家一级商业经济类学术期刊,是我国商贸流通领域的重要学术阵地。期刊创办30余年,为传播商业前沿理论、促进流通创新发展、推动商贸流通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行业内和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力。期刊多次入选“CSSCI来源核心期刊”、长期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系《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社会科学期刊精品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期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分类转载量排名前茅期刊,2023年继续入编最新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目录,系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
|
|
|
|
|
|
|
新常态下湖北流通业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
2016-5-10 |
新常态对湖北流通业的影响
(一)流通模式必须变革
新常态下的流通模式应该从单一化、传统式转向多元化、新型式,即符合本地实际、保障本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适应移动互联网及互联网+的要求。湖北流通业目前的流通模式还比较单一,占有较大比重的商贸流通业、餐饮业等,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模式。
(二)流通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贸易流通的现代化建立在流通效率的基础之上,因此,提高流通效率,尤其是将网络化、城乡一体化、城镇化与流通效率相结合,应高度重视。在新常态下应着力思考“动力整合”,将过去快速发展的各方面通过创新手段进行整合,提质增效。
(三)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
发展流通业要围绕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构建法制化营商环境”来展开,“以创新为引领,以改革为动力,以设施为基础,以环境为保障”。湖北九省通衢,人杰地灵,自然环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大力发展流通业的背景下,进一步优化人文环境、投资环境以及营运环境、购物环境、竞争环境、法律保障,是新常态下的重点工作。
(四)流通网络及平台构建力度还需加大
为满足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的要求,必须要有现代化、精细化、高起点的流通网络及平台。现有城乡物流分割的症结是“从农村到城市的农产品物流”与“从城市到农村的工业品物流”的商品、市场主体的渠道自理和割裂,局部优化不能满足物流精细运作的要求。湖北作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网络及平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应该成为湖北在全国流通业发展中的亮点。
(五)流通主体再造要更新观念
新常态要求现代企业适应温和增长、创新驱动、提质增效、优化设施、环境保障、人文法治、稳定和谐的新要求,将内贸流通打造成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领域、传播优秀文化的新载体。从内涵建设的角度讲,企业要改变营销组合方式,转变营销观念。
(六)物流主体培育是湖北流通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截止2013年底,湖北省物流企业多达10885家,其中国家A级物流企业177家,占全国的6.65%。但是,湖北省物流业总体发展水平偏低,呈现“散、小、弱、低”的特点,物流功能单一,服务水平低下。这与发挥湖北作为中部崛起的支点作用、成为全国经济中转的枢纽格格不入。
加快湖北流通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流通模式,促进流通业提档升级
1.城乡一体化模式。湖北省是农业大省,应以大型零售集团为依托,构建以武汉为中心、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城乡一体化流通模式。打造三种主要的一体化模式:“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 “超市+自营农场+农户”、“超市+大型农产品经销企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
2.零售营采分合结合模式。零售营运职能和采购职能是分是合长期以来有着争议。结合零售业长期的实践,单一的分与合都不足以发挥两大职能的最佳效益,应该实行“营采分合结合”的模式:大众化商品营采分离+特色商品营采合一。
3.O2O模式。基于大数据库条件下的O2O模式在流通业中应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零售业、餐饮业、旅游业以及农产品流通业,要将传统的模式进行升级转型,先行先试,以点带面。
4.数字化+体验式模式。面对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企业应一方面推进数字化进程,进行精准营销(定制营销),另一方面推广体验式,满足顾客精神需求。对于零售企业来说则要回归零售的本源,加强顾客体验。
5.全渠道模式。零售企业、餐饮业等之前推行的“联营”模式,将企业的“基因”进行了改变,企业变成了抽取联营商利润的“出租户”,回归本质就是要将这种变异基因剔除掉。将独立运作的渠道整合起来,使各个渠道之间达到高度协同,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无缝的最佳购物体验,实施全渠道营销。一是与互联网“杂交”,二是树立“互联网商圈”意识,三是实施O2O,并统一线上线下的后台服务。
(二)发挥集群效应,进一步提高流通效率
要提高流通效率,一是促进流通业发展,如建立便捷的流通网络,增加城镇化对人的吸引力,促使人口向城镇转移。二是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提高流通业集中度和规模效应,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提高流通业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以达到提高流通业效率的目标。
(三)提倡共生共赢,改善与净化流通业营商环境
利用武汉城市圈产业集聚的环境效应,加强宣传引导,完善招商制度,改善流通业的营运环境;通过升级改造,科学进行商品陈列排布,改善交通,提高企业亲和力和服务质量等,进一步美化购物环境;提倡共生营销、错位营销,加强横向联合,重组联姻,以改善和净化流通业竞争环境;强化执法力度和效果,健全法律意识,为流通企业提供法律保障。
(四)科学设置枢纽节点,重构城乡物流网络结构
重构湖北省城乡物流网络结构,要按照经济批量进行中央库、区域库等节点规模及功能设定,并进行协同库存管理,有效降低城乡流通成本。首先,实施城市园区、城市周边、城乡结合部、乡村聚集点等空间节点的优化策略;其次,对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考虑“存量”、“增量”等策略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最后,考虑农产品物流(农村-城市)、工业品物流(城市-农村)等融合对接的物流网络重建策略。此外,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和协调下,采取公共私营合作制的方式开发武汉市生鲜农产品智慧冷链信息服务平台。
(五)转变管理理念,加速推进流通业形象再造
新常态下的流通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全方位增强与顾客之间的亲和力,提高顾客满意度,围绕人文营销组合的“五化”,即营销氛围人文化、营销产品人性化、营销价值最大化、营销通路网络化和营销沟通亲和化,重塑和提升流通企业新形象。
(六)发挥支点优势,打造湖北流通业亮点
发展湖北流通业必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培育物流主体。一是针对物流企业诚信危机,加快湖北物流市场主体诚信与自律机制的构建;二是积极面向国内外引进高素质物流人才,加快湖北省物流企业技术更新和管理创新,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三是利用“后发优势”进行信息化建设,包括基础信息化、基于流程再造的信息化和以供应链为基础的信息平台;四是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实力和服务能力,不断拓宽业务范围,延伸物流服务功能;五是加快物流市场主体转型升级,加强主体联盟合作。
(湖北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处 黄金火 执笔)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