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9年,数字化已然成为商业领域尤其是零售业创新发展的必争高地。在经历了商业模式的多轮迭代和大数据沉淀之后,企业更清晰看到了积极拥抱数字经济的广阔前景,数字化转型热度持续升温。不难想象, 2020年,数字化对商业创新和流通改革的影响在经历了“由此及彼”之后,将真正转向“由表及里”,进一步牵动批发体系的重构与完善,加快物流网络智能化升级,推动流通业改革深化。从长远来看,数字化成为商业领域的新常态,不仅提升流通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而且将以流通变革为牵引,全面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的重构。
由于零售业直接接触消费者,因而具有得天独厚的消费数据采集优势,并拥有丰富的市场经验。近年来经过竞争淘汰,数字化零售的优势日渐明朗,成功商家逐步跳出了形式模仿,而更重视提升基础算法和算力。国内商业下一阶段数字化创新将展现出如下趋势:
一是大数据算法成为准确破译市场需求的不二法门。随着大型零售商和电商平台成为消费和交易信息的集结地,以及网络通信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运用,采用大数据分析选择货品成为解决上述痛点难点的技术利器,精准化的营销推送更是加快了“货找对人”的过程,并且提升了库存周转次数和商品经营效率。
二是数字化信息系统将大幅提升零售业的连锁扩张速率。在零售商可以依托互联网“一店走天下”的时代,线下连锁零售必须改变一味“铺设店铺”的粗放传统扩张思路,在不失经营模式统一性的前提下,实施区域店铺之间商品结构的差异化和管理方式的柔性化,最大限度地提升单店坪效,方位空间扩张的最重要目的。专家指出,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广泛连接性,将显著增强连锁加盟制的扩张优势,通过电子价签、远程监控、数据和会员共享、以及总部大数据赋能等方式,有望彻底弥补传统加盟店难以步调一致的弊端,从而超越直营制通常资产负担偏重、托管制又难以调动投资人积极性的扩张局限性。未来适配不同商业逻辑的定制化信息系统,将成为零售商连锁扩张的技术“刚需”。
三是自有品牌成为数字化零售重要的的盈利增长点。由于数字化高效衔接零售和制造业,过去几年,成功零售模式中普遍见证了自有品牌的迅速崛起,并逐步成为零售商摒弃联营、回归自营的杀手锏。
总的来看,中国数字化的商业变革率先在零售领域实现了集中爆发,而随着新科技的广泛应用以及渠道、供应链上下协同能力的提升,还将进一步在批发和物流层面引发普遍的数字化革命,科技进步将为全面深化流通业改革,进而牵动国民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发展,提供重大契机。事实上,近年来国家高度重依靠数字化信息技术推进流通改革,并为此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可以预见,在流通体制改革持续迎来政策利好的光明图景中,大数据商情信息占有重要一席,并成为流通业突破传统增长方式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业内人士对数字化技术必然成为驱动流通变革充满期待,坚信随着互联网平台组织加速步入数字化生态阶段,在零售商逆向整合、批发商积极迎接转型、平台商数据赋能多方力量驱动下,批零之间有望通过数字化贯通再度实现高效分工协作,进而牵动数字化供应链和智慧物流网络臻于完善。
毫无疑问,随着更多适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流通组织形式的迭代创新,新科技驱动的流通变革将全面推动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的优化重构。借助数字化技术,流通业可以更加轻松精准地助力制造业“量体裁衣”,引领柔性生产和智能制造,支持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同时,在促进消费升级和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大背景下,流通过程还将成为匹配消费需要、培育消费增长点、引导健康生活方式和明确消费者责任的重要一环。然而,专家们也提醒,数字化的流通变革,在就业和分配层面的深远影响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数字化将颠覆流通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大量吸纳就业的优点,带来就业岗位的减少和大批裁员,必须警惕这一过程通过收入传导而影响居民消费的连带效应,作出妥善的政策安排。另一方面,数字化也在互联网贸易、数字管理、物流和供应链、农业和农村电商等领域催生了大量新兴岗位和创业机会,对此也应在政策上加以引导和鼓励。近年来,各类电商平台通过网上开店,以及为农村低收入创业者进行数字化赋能等多种方式,成功为大量农产品打开了销路,并在打造流通业数字化创业渠道与乡村电商扶贫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总之,迎接数字化的挑战,既要利用科技释放先进生产力,也要关注并消除科技异化现象,反对能因噎废食,提倡兴利除弊。
(执笔人 谢莉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