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中国商业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商业经济学会

出版单位:《商业经济研究》杂志社
                 有限责任公司

总  编 辑:刘建湖

副  社 长:焦金平

副  总 编:李晓红

总编助理:贾辰豪

责任编辑:沈   昱  余建斌

理论编辑:陈晓波  

                 贾艳琳

美术总监:田华阙

美术编辑:陈卓夫

排版制作:熊顺林  陈卓夫 

                 刘佳洋  吕雅楠

期刊展示
24
2024年 第24期
23
2024年 第23期

                本刊简介

      由《商业经济研究》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商业经济研究》创刊于1982年,是原国家商业部创办的国家一级商业经济类学术期刊,是我国商贸流通领域的重要学术阵地。期刊创办30余年,为传播商业前沿理论、促进流通创新发展、推动商贸流通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行业内和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力。期刊多次入选“CSSCI来源核心期刊”、长期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系《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社会科学期刊精品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期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分类转载量排名前茅期刊,2023年继续入编最新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目录,系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

 
 关键字          标题 作者 全文   
 
关于扩大国内消费问题的观点综述
2019-6-25


       2019年5月18日,由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G30)、中国商业经济学会消费研究院主办,北京商业经济学会承办的商业展望论坛(第2次)及“论道流通”主题沙龙(第八期)举行。出席本次论坛的专家有马龙龙、任兴洲、刘普合、高以道、韩健徽、洪涛、王成荣、王强、赖阳、朱丽萍。研讨会上10位专家就消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分析。 
       1.我国最终消费在GDP中的占比已接近70%,量很大且结构复杂、变化快、层次多,尤其在当前出现经济下行、CPI明显上行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局部滞胀,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和G30有责任、超前地给出一个正确的基本估计和判断。
       2.中国的市场是极其复杂的,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大、消费文化多样化明显;很多市场盲区没有开发到;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真正健康的消费结构,消费结构的优化还有很大潜力。
       3.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尤其是当前中美关系较为紧张。中美贸易摩擦带来影响有些是决定性的,有些是传导机制,决定性影响和传导机制既有横向也有纵向。因此要把中美贸易摩擦作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国内消费的外部因素认真考虑。中美贸易摩擦下产业转移的现象需要特别加以重视,一方面是有规律的转移,一方面是受到政策的影响产生的转移。中国对于贸易摩擦要建立较为精确的损益表,充分估计自身在贸易摩擦中的损失。当前消费面临贸易摩擦的压力会愈来愈大,这就更要建立强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进而相应提高投资的精准有效性。  
       4.经济增速发生变化: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甚至到中速增长。所有工业化的国家进入到中高收入阶段,增速下降伴随而来的就是消费的增速可能下降。所以从大的发展阶段来看,消费增速下降也是符合规律的。
       5.消费环境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经济下行的变化;二是科技革命的变化;三是产业革命的变化;四是流通革命的变化,流通已进入到智能流通革命的新阶段。
       6.消费理念以及消费发生变化:一是对消费的理念有新的认识,服务商品和体验商品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二是消费贡献率在逐渐提高;三是以需求为导向的供应链出现;四是消费热点的出现,主要是集中在四大亮点:网络消费的规模扩大、增速提高;餐饮消费的增加;绿色消费的兴起;乡村消费的上升和升级。  
       7.消费趋势不会改变:一是消费升级的趋势不会改变;二是恩格尔系数下降的趋势不会改变;三是乡村消费增长连续高于城镇的趋势不会改变;四是网络消费所占比重增加的趋势不会改变;五是网上网下融合发展趋势不会改变;六是追求创新消费、绿色消费、品质消费、品牌消费的趋势不会改变。
       8.流通产业有变有不变:变主要体现在数字流通产业的发展会有更多的新业态满足新数字消费的需要、流通的理念的变化、业态的变化、流通区域的变化、流通网络的变化。不变是流通产业的先导性、基础性、支柱性、战略性产业的地位不会改变。
       9.在消费中产品本身在升级。商品消费从性价比的追求到附加值消费选择上的升级。例如喜茶实现了从喝瓶装饮料到现场冲调再到能够在现场实现更为复杂的产品制作;居民从购买生菜到购买净菜,发展到准成品菜。这一系列都是消费升级的体现。
       10.消费升级的微观基础是冷链物流的发展,宏观上社会分工程度的提高以及消费支付能力的增强。
       11.现在电商的增速大幅度趋缓,但是实际上电商仍然在高速增长,只不过是基数变大,其仍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主要贡献力量。
       12.当前商业模式创新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很多的商业模式创新不是基于效益带来的收益,而是资本的驱动;二是一旦出现新的机会,一拥而上的价格战毁掉了创新市场的正常发展。这两个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注意。
       13.制造业有压力也有机会。这个压力是面临在产业革命中重新洗牌的问题。一些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企业主仍然走传统的销售渠道,而利用网络转型的企业通过团购、网红销售等新型渠道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14.社会阶层发生新的裂变,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群的收入明显在降低;而受教育程度高的知识阶层收入稳定增长。
       15.分析消费问题要有一个大消费概念,把大消费突出。当前商品消费一定要扩展到服务消费,消费结构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比例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同时大消费的背后就是大市场,要做好消费和市场的衔接。要坚持两点论,从大消费的概念分块去分析。一是对消费能力变化要有一个定量的分析,消费能力实际打折多少,有多大的释放空间。二是要考虑消费结构的变化。
       16.政府要建立福利清单和路线图。国民福利清单最好有一个长久的设计,从年幼到年老都有明确的福利制定。这样有利于提高消费能力,改善消费预期。
       17.注重流通方面的高质量发展,追求朴素性创新。流通业的主业要有盈利点,不能光靠资本运作去维持经济的发展。注重招商引资,注重流通业的整体创新。
       18.商业的发达是在工业化基础上实现的,因此商业的发展不能离开工业化的基础和人民群众的劳动。要形成政策合力,发挥整个系统的有效供给,包括生产的有效供给、流通的有效供给和行政的有效供给。
       19.要对内贸有一个持续性的重视。当前出口转内销存在一定的困难,一直做外贸的企业在转内贸的过程中困难性比较大,一方面是因为内外贸的体系不同,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和商业之间存在零供关系问题。因此还带来了许多就业的问题。
       20.中国的消费市场体现中国的大国优势,应该承认中国的消费本身就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但是由于中国的人口数量和结构在发生变化,因此消费也有出现局部断崖式下降的可能性,同时也不排除跌入“消费陷阱”的可能性,对消费分层适应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21.要重视需求侧改革的研究。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一定是一个矛盾体的两个侧面,要注重二者的协调,将需求侧改革和供给侧改革相结合。不应顾此失彼,尤其是商务部应该大张旗鼓的研究需求侧改革。
       22.要完善收入分配。消费问题受到分配、税收、收入预期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问题。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会在流通领域里反映出来,但这种反映有时是滞后的和隐性的。
       23.要注重高端消费外流严重问题,将外流消费引回国内。一方面关注进口商品的价格和中国商品形成一个合理的比价关系,一方面可以允许出境人员国内免税购买。目前市场能满足给高端消费者需求的商品量不够。
       24.要重视消费信贷的问题。当前消费力不够,消费信贷问题百出还又比较严重,尤其是大学生的消费贷款问题较大,很多是被动贷款,损害消费者利益。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是金融产业发达的标志,应该给消费金融更多创新的机会和支持;在管理上要设置底线红线,不能一刀切。信贷时机成熟以后应允许城乡居民用自有住房进行担保,贷款消费。
       25.要注重增强国内消费者信心。外部环境的变化造成中国的通胀压力增大,尤其今年蔬菜、水果、肉蛋的价格上升,政府要考虑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的消费信心问题。
       26.要探究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政策层面问题和制度层面问题,比如农村流通组织化程度低、规模小等问题特别需要注意。
       27.要理清供需关系,做好农商互联与对接。最近商务部农业部联合财政部做这方面的工作,要尽快形成农产品产业链和供应链。
       28.要考虑到电商对实体商业的冲击。应该关注当前上海的业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社区型、市区型、近郊型、远郊型等。因此要在电商的背景下研究实体流通和网络经济的版图划分,也要关注业态的变化与发展。
       29.扩大新型消费。扩大旅游、健身、休闲等新型消费,重视一老一小的消费发展,例如养老和幼儿教育,这些可能会刺激新的消费,形成新的消费增长极。
       30.重视组织形式,改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的体验性。重视不同的业态形式以及步行街等设施的建设,创造更好的消费环境。
       31.要注重商与文结合,例如上海提出四大品牌: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上海服务,四大品牌在强调文化的引领。
       32.消费引导尽可能选择比较长的、贡献率比较高的产业链。或者相关的产业拉动作用比较明显的领域。   
       33.要注重政策切入点的准确。消费政策的出台要点准穴位,重视真正核心的商业部分,通过相关的政策带动相关产业的拉动或者融合,发挥真正的作用。
       34.要重视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结合。消费品产业链,有设计环节,也有生产环节、流通环节,需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更好地发挥供给侧“推”和需求侧“拉”的作用。
       35.要加强消费理论研究,加强消费经济学的三大体系建设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综合建设。
       36.要注意产品、企业和政府改革的诚信体系缺失的问题。综合诚信体系缺失会影响到消费高质量的发展。
       37.要解决商品房“有价无市”及其“闲置”挤压居民的消费问题。这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未来可以通过降价;推行房屋租赁消费;推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共享模式的创新综合发力解决现在商品房挤压消费的问题。
       38.给省市自治区自主权,鼓励多种形式带薪休假的实现。
       39.要积极引导绿色的消费。实际上消费理念是需要引导的,政府、行业协会和媒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去积极引导。
       40.适当倡导慢消费的发展模式即 “慢城模式”和“慢消费”的消费方式。
       41.要倡导智慧城市和智慧商业。建立起一套能够有效感知消费者,并能迅速做出反应、快速组织生产、引领消费升级的系统。
       42.发挥政府促进消费的作用。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政府诚信。减税松绑更要减少各种政府行政管制许可,鼓励扶贫以及满足消费方式创新。
       43.有关消费的法律环境要宽松,守住一个底线红线;严格执法,提高违法代价,而不是惩治违法的代价。
       44.适当放宽房地产市场的管制,进一步强调一城一策,应该适度考虑不同区域的不同管制策略,允许非泡沫地区温和增长。
       45.农村扶贫可以从组织结构或者机制方面做文章,注重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规模化生产,社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的质和量。
       46.对于中国的消费问题不能简单地去研究基本数据,要分层、分人群的去研究。现在消费动力受限,有三类人群应该受到关注。第一类是低欲望人群带来的低欲望消费;第二类是低能力人群带来的低能力消费;第三类是低选择人群对消费品的低选择。当前对这三类人群细致的研究还不够,没有真正有针对性的分类去研究他们的消费动力、消费结构以及改善能力,这应该成为今后研究的方向任务。    
       47.山西财大关于农村消费品质的调研很有意义。从农民消费结构来看,食品支出是主要组成部分,但是教育和文化的支出占比最大。排前三位的是教育和文化、食品、衣服,其他的医疗保健基本上只占5%。从农民消费渠道来看,网上消费比重只占23.68%,大部分消费支出还是在实体上,这和城市还是有一定差异的。从农民日常消费需求来看,2019年的消费支出选择最多是食品,然后是医疗保健和教育文化,其次是衣服。同时大部分人认为消费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提高主动消费、品质消费。从消费商品品牌和品质情况调查来看,大多数家庭认为价格还是最主要的因素。在价格之外,质量和品牌同样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但是相对品牌,更注重质量。其品牌的意识不是很强。从农村整体商品质量来看,大部分认为整体商品品质一般,体现在商品品质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消费过程中存在不信任的状态。对于更倾向于品牌的商品选择最多的是米面油,其次是家用电器,然后是智能手机。
       48.关于农产品上行情况不是很好。选择通过网上来销售农产品的家庭所占比重小,选择较为传统的销售方式的家庭占比高。不了解农产品市场的行情和缺乏销售的渠道还是主要的问题,对农产品价格信息掌握的不是很好,影响了农产品价格和种植。
       49.农民网络销售选择电商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电子商务扶贫效果不明显,大多数农户认为扶贫效果一般。网络购买主要是工业品,农资农具等购买较少。淘宝、天猫、京东是主要的购买平台,占比最多的工业品购买是服装,其次是日用品、大家电、食品、手机和零配件。
       50.从进口商品价格传导机制来看,进口关税仍然是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现在进口商品在国内市场的销售价格普遍是原产地(国家)的3倍,进口的消费品价格居高不下抵消了进口商品的意义。


 
 
中国商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知网
人民大学商学院
北京工商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时代经贸》杂志
全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商业经济研究》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603878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186号
电话:010-88258009 传真:010-88258676 E-mail: syjjyj#vip.163.com (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